公司举办运动会,我报名了跳远项目。倒不是因为我擅长,而是因为报名人数不够,部门经理在群里连发了三个“拜托”的表情包。
比赛当天,我站在起跑线上,看着前面几位同事的精彩表现。销售部的小王跳了四米二,财务部的李姐虽然年过四十,也跳了三米五。轮到我的时候,我深吸一口气,助跑、起跳、落地——两米一。
裁判报出成绩的那一刻,我听见围观同事中传来压抑不住的笑声。两米一,这个数字听起来很耳熟。对了,这不就是我上个月的绩效工资吗?两千一百块。
说来惭愧,我跳远的距离,竟然还没有我的月薪数字大。虽然我知道这两者单位不同,但这种巧合还是让我哭笑不得。想想也是,我每天在办公室里蹦跶来蹦跶去,忙得像个跳蚤,结果无论是实际跳跃能力还是收入水平,都处在公司的底层。
比赛结束后,人事部的同事跑来安慰我:“没关系啦,你看你至少还参与了。”我苦笑着想,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像老板给我调薪时说的:“虽然涨得不多,但至少还有得涨。”
回家的路上,我仔细算了算:如果我每个月能像跳远这样进步一点点,明年说不定就能跳到三米开外了。可惜的是,我的工资增长速度,恐怕还赶不上我跳远成绩的进步速度。
突然想起大学时体育老师说的话:“跳远要讲究技巧,不是光使蛮力就行。”现在想来,职场又何尝不是如此?我每天使着蛮力加班,却忘了思考如何更聪明地工作。也许,无论是跳远还是赚钱,我都该好好琢磨一下技巧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跳得近、赚得少,但至少在这次比赛中,我赢得了全场的笑声——虽然是被笑的。这大概就是人生吧:有时候你以为在参加竞技,实际上只是在提供娱乐。
明天还是要继续上班,继续在生活的沙坑里挣扎起跳。只是下次跳远时,我希望至少能跳得比我的房租高一点。